时间: 2025-04-24 18: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6:33
成语“心焉如割”字面意思为“心在何处,如同被割离”。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因心中忧虑、痛苦而感到极度的心痛、难以忍受。通常用来形容失去亲人、朋友或重要事物时的悲伤与痛苦。
“心焉如割”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原文是“心焉如割,心焉如割”,其中体现了心灵的痛苦。这个成语表达了对失去事物的无奈与伤感,反映了古人对情感的细腻刻画。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及演讲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角色的悲痛心情;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因某种失去而感到的痛苦;在演讲中,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表达对某种损失的深切感受。
同义成语:心如刀割、痛不欲生
反义成语:心旷神怡、欢天喜地
在传统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面对失去时的伤感。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情感深刻的理解和表达,至今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其适用性。人们在面对亲友离世、事业失败等时,常用该成语来表达内心的痛苦。
“心焉如割”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深切的悲伤与无奈,联想到亲情、友情的脆弱和珍贵。在面对失去时,常常会引发对生命、爱情的深刻思考。
在我生活中,当我经历亲人的离世时,深刻体会到了“心焉如割”的感受。那种失去的痛苦让我感到无比绝望,仿佛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在某个春天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然而我的心却如同被割裂,思绪飘回到那段往事,仿佛岁月在此刻凝固,痛苦又无法释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roken-hearted”,意指因失去爱而心碎。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核心情感是相似的,都是对失去的痛苦的深切感受。
通过对“心焉如割”的学*,我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在生活中,能够准确地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表达,也能更好地传递情感。
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宋史·岳飞传》:“飞闻之,心焉如割。”
《晋书·王敦传》:“敦闻之,心焉如割。”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心焉如割。”
《汉书·王莽传》:“莽闻之,心焉如割。”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心焉如割。”
瞻望灵爽,实不知所以为怀。俯仰覆载,~。涕泪呜咽,哀何可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