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4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5:10
“目乱精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眼睛混乱,精力迷惑”。它形容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时,无法理清思路或判断,往往感到迷茫、困惑。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尚无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它的构成元素“目”和“精”分别指代视觉与智慧,合在一起表达了因外界刺激而导致的内心混乱。类似的表达常见于古代文学与哲学中,反映了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知困扰。
“目乱精迷”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目乱精迷”常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和选择时的困惑与无助。尤其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的泛滥使得许多人在决策时感到迷茫。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无奈与焦虑。它不仅反映了认知上的困扰,也传达了一种渴望寻求清晰与方向的情感。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曾经在面对繁重的课程和资料时感到“目乱精迷”。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和资料整理,我逐步找到了学习的方向,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晰思路的重要性。
在一首描写都市生活的诗中,我可以使用“目乱精迷”来表达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迷失:
灯火阑珊夜色深,
车水马龙人如织。
目乱精迷寻路远,
心随风起梦难寻。
在英语中,可以用“at sea”来表达类似的困惑状态。两者都表现出在面临复杂情况时的无助感,但“目乱精迷”更强调视觉与智慧的混乱。
“目乱精迷”不仅是一个描绘困惑状态的成语,更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习中,它提醒我注意思维的清晰与条理性,帮助我在复杂信息中找到方向。这个成语在我的表达中起到了引导思维与情感的作用。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