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5:29
成语“目使颐令”的字面意思是“眼睛指使,嘴巴命令”。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眼神和口头指令来发号施令,形容一种通过目光和语言来影响他人行为的状态,常常用于形容一种控制或支配的关系。
“目使颐令”出自《左传》,原文为“目使颐令,口令耳命”,意在描绘一种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如眼神、表情)进行沟通和控制的情境。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特别是在君臣、父子等关系中的权威与服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社会关系强调等级和权威,成语“目使颐令”正好反映了这种以目光和语言进行控制的文化特征。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方式依然存在,尤其在职场和家庭中,领导与下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依然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管理和沟通。
“目使颐令”常带给人一种权威和控制的感觉,联想到领导者的威严或家长的权威。它也可能引发对权力关系的不满或反思,思考如何在权威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个项目的管理,在团队中,领导常常通过目使颐令的方式来传达任务和期望,虽然这种方式有效,但也让我意识到沟通不仅仅是通过指示,更需要倾听和理解。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目使颐令如风行,
言语轻柔意相通。
不须高声传教义,
心中默契已成宗。
这首诗展示了通过眼神与语言的结合,表达内心的默契与理解。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give someone the look”,即用眼神传递意图,尽管这种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在不同文化中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类似,即通过无声的方式传达信息。
通过对“目使颐令”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场合下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沟通方式。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权力关系、沟通方式时有了更深的反思。
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晋书·王敦传》:“敦目使颐令,朝士莫不震慑。”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操目使颐令,诸将皆服。”
《后汉书·袁绍传》:“绍目使颐令,士卒皆畏之。”
《汉书·王莽传》:“莽目使颐令,群臣莫敢违。”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目使颐令,诸将莫敢仰视。”
你不能~命令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