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2:2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8:10
成语“目若悬珠”的字面意思是“眼睛像悬挂的珍珠”,形容人的眼睛明亮而有神,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机灵,或者目光炯炯有神,充满生气。
“目若悬珠”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是“目若悬珠,耳如雷鼓”,形容光武帝刘秀的神采奕奕,目光如炬,极具英俊之姿。通过这一典故,可以看出该成语的形成与历史人物的形象紧密相连,反映了古代对英俊外貌和聪慧眼神的赞美。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以及演讲中,以描绘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精神状态。在文学中,常常用来形容年轻英俊的角色;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赞美朋友或家人;在演讲中,则可以用来形容某位领导者或杰出人物的特质。
在**文化中,眼睛常被视为心灵的窗户,明亮的眼睛代表着聪慧与机灵。“目若悬珠”不仅是一种外貌的描述,还反映了人们对智慧与灵动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求职或社交场合,聪明机灵的形象依然被高度重视。
“目若悬珠”让我联想到年轻时的自己,那个充满朝气与好奇心的阶段。这个成语让我感受到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它也让我意识到,表达的力量在于形象的生动性,能更好地传达情感与思想。
在一次演讲中,我用“目若悬珠”来形容我尊敬的老师,强调她的智慧和对学生的影响。这不仅让听众对她产生了更深的印象,也突出了我对她的敬仰之情。
在春天的晨曦中,花瓣如雨,阳光洒落,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眼中闪烁着无尽的好奇,目若悬珠,仿佛每一个瞬间都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right-eyed and bushy-tailed”,意指一个人充满活力和聪明。这种表达虽然有些差异,但在本质上都传达了对聪明与生机的赞美。
通过对“目若悬珠”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文化的传承与表达的工具。它们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思想,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文选·潘岳·射雉赋》:“目周章而混缪,心沸热其若汤。”
《文选·王褒·洞箫赋》:“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泛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慣。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悲怆恍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强暴反仁恩柔乎,虽则锥刀,何异于用大輈?”
《文选·张衡·西京赋》:“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文选·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女床之鸾鸟,望舒独乘之月精。”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目若悬珠,言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