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15:5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9:02
“平安家书”字面意思是指“来自家人的信件,内容表达平安”。其基本含义是家书中传达出的安宁、平静的消息,通常用来形容对家人、亲友的思念与关心。
“平安家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一个常用语,源于古代人们对家书的重视。在古代,书信是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战乱或远离家乡的情况下,家书能够减轻思乡之情,传达家人的安宁与祝福。
“平安家书”常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或社交媒体上,尤其是在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时。在现代社会,虽然书信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平安家书”依然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家人间的问候与关心。
在**传统文化中,家是情感的寄托,家书则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信息化时代,尽管电子通讯取代了传统书信,但“平安家书”的精神依然适用,体现了对家人健康与安全的关心与重视。
“平安家书”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外打拼的游子,心中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以及每次收到家书时那种安心与温暖的感觉。这种情感反应不仅影响我的思维,也使我更加珍视与家人之间的联系。
在我大学期间,身处异地的我常常写信给家人,分享我的生活和学*,而他们的回信总是让我感到温暖与支持。这些“平安家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意识到家人之间的关心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千里寄情书,平安家书温暖心,愿君安康常相伴,梦里常回故乡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etter from home”,强调来自家乡或家人的信件。在西方文化中,信件同样承载着情感与思念,但可能更侧重于个体的感受和经历。
通过对“平安家书”的学,我体会到它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体现。在语言学中,理解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增进理解与情感交流。
十年不归,得家问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
宋朝朱熹在《五朝名臣言行录》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书生胡定安在泰山读书,十年没有回家,家人托人送信,他一看信上只有平安两字,立即把它丢到山沟里,不再读书跑回家去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十之二》:“十年不归,得家问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