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4:18
成语“急功好利”由“急”、“功”、“好”、“利”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急于追求功名和利益,形容人们急于求成,追逐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与道德修养。基本含义指一种功利心重、急于求成的态度。
“急功好利”这个成语的确切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有关。在**传统文化中,士人追求的是道德修养与个人品德,而“急功好利”则是对这种追求的反面,强调了急于求成的负面影响,提醒人们要关注长远目标而非眼前利益。
“急功好利”常出现在批评那些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行为中。例如,在商业环境中,企业可能因急于追求利润而牺牲产品质量;在教育中,学生可能因追求高分而忽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该成语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都有广泛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与长远利益的结合,“急功好利”则被视为对这种思想的反叛。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急功好利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应保持理智和道德。
“急功好利”常常带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联想,使人想到浮躁、短视和缺乏责任感的行为。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在思考与表达上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内在价值。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急于求成而影响了工作质量。后来意识到,适当的耐心与深思熟虑不仅能提高工作的效果,还能带来更长远的个人发展。因此,我努力避免落入“急功好利”的陷阱,专注于过程与价值。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急功好利”:
浮云游子意,急功好利心。
千里路漫漫,何必一时贪。
在英语中,类似的说法是“short-sighted”或“immediate gratification”,都表达了对短期利益的追求。不同文化中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很多文化都强调长远规划的重要性,而“急功好利”则正是对这种短视行为的批评。
通过对“急功好利”的全面分析,我对这一成语的理解不仅停留在字面层面,更深刻体会到它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种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文化内涵,提升表达的深度与精准性。
而又日见贡之简略易从,争趋之以为便我。便我,于是急功好利之君之大夫,徇其民而大变之。
《宋史·食货志上》:“时宰相王钦若急功好利,不恤民瘼。”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三》:“莽为人急功好利,不恤民隐。”
《后汉书·皇甫规传》:“规为人多意算,急功好利,不恤士卒。”
《汉书·食货志下》:“急功好利,轻用民力,是以天下骚动。”
《史记·平准书》:“是以郡国多藏富商大贾,急功好利,不恤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