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2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4:18
成语“急公近利”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急于追求公共利益,靠近眼前的利益。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急于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人或行为,通常带有贬义,形容人们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盲目行动,缺乏深思熟虑的态度。
“急公近利”一词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均有相关的使用。可以推测,它是由古代对人性与利益关系的观察而形成的成语,反映了对急功近利行为的批判和警示,强调了追求长远利益的重要性。
“急公近利”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长远利益与道德义务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成语“急公近利”反映了对急功近利态度的批判,强调了追求长远利益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与政治领域,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警示人们在追求利益时不要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急公近利”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让人联想到短视、贪婪和不负责任。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在思维和表达中更加注重长远的规划与道德考量。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见证一个朋友因为急于求成而投资一个看似高回报的项目,结果不仅失去了资金,还影响了他的信用。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急公近利”的危害,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耐心,注重长远利益。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急公近利的潮流中, 我心如水,静待花开。 长风破浪,乘风而行, 岂惧眼前的风波涌。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Penny wise, pound foolish”的表达,意指在小事上精打细算却在大事上浪费,反映了与“急公近利”相似的心理现象。不同文化中对短视行为的批判体现了人类共同的道德追求。
通过对“急公近利”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长远规划与责任感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思考与决策中更加注重深思熟虑。这种反思使我在学和生活中更加追求平衡与全面发展。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宋史·食货志下》:“急公家之需,而缓私门之积。”
《后汉书·杨震传》:“震为人清廉,急公近利,不以私废公。”
《汉书·食货志上》:“急公家之用,而缓私门之费。”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之急公近利者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急公家之利,而忘私门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