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1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6:40
“怨旷思归”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怨恨空旷的环境,思念归乡。这个成语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特别是在陌生环境中的一种失落与思乡之情,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
“怨旷思归”来自于古代文献,具体的来源可能与古代的游子心态相关,常见于描写思乡情感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古人常常在外求学或工作,离开家乡后常常有思乡的情愫,怨恨空荡荡的环境使得这种思念更加显著。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乡和家庭的概念非常重要。古人强调“乡土情”,认为故乡是心灵的归宿。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人因工作、学等原因离开家乡,思乡情绪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怨旷思归”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反映了人们对家乡的情感依赖。
“怨旷思归”带给我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联想到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会有一份对故乡的牵挂。这种情感也让我思考到人与故乡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在我大学生活的初期,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常常感到孤独与思念,常常用“怨旷思归”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每当看到家乡的照片,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念。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尝试融入“怨旷思归”:
夜深人静,星辰闪烁,
我在异乡的街道游走,
怨旷思归,心如止水,
只愿梦中,故乡依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omesick”,表示对家乡的思念。但“怨旷思归”更加强调环境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怨恨,情感更为细腻。在不同文化中,思乡情结都是普遍存在的,但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怨旷思归”的学,我深刻认识到思乡情感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个人身份和归属感的探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准确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使交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自出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文选·潘岳<寡妇赋>》:“怨旷思归,忧来无方。”
《文选·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怨旷思归,忧来无方。”
《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怨旷思归,忧来无方。”
《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怨旷思归,乃作《离骚》。”
留义募将士既久,咸~,或有辄去者,乃题鄴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