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56:14
“穿针引线”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针穿过布料的孔,拉出线来,形象地描绘了在缝纫中将线引导到适当位置的过程。引申义上,它指的是在各个环节之间进行协调、联系或引导,使事情顺利进行。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善于调解、安排事务,或在复杂的事情中起到桥梁作用。
“穿针引线”这一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缝纫技艺。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但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缝纫的重视,以及通过简单的工具完成复杂工作的智慧。它也暗示了在各种事务中,协调和引导的重要性。
“穿针引线”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穿针引线”在文化中体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强调集体主义,个人在集体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因此“穿针引线”作为一个成语,反映了在复杂社会中,协调和沟通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信任。它暗示着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人愿意站出来,积极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学校组织活动时,我被委任为协调员,负责联系不同的部门和志愿者。回想起这段经历,我觉得自己就像“穿针引线”的角色,帮助各方沟通,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在某个故事中,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策划师,她在一次大型活动中担任“穿针引线”的角色。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把各方的意见整合在一起,最终使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to play the middleman”,意指在两个或多个当事人之间进行协调。这与“穿针引线”有相似的含义,体现了在沟通和协调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穿针引线”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沟通和协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增强了我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处理能力。这个成语提醒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协调和引导都是成功的关键。
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聊斋志异·阿绣》:“刘母疑其为鬼,入告刘曰:‘此女必是穿针引线者。’”
《警世通言》卷二十二:“那王婆是个穿针引线的人,惯会做媒。”
《醒世恒言》卷二十:“这李媒婆是个穿针引线的人,专一在人家走动。”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他是个穿针引线的人,如何肯替你出力?”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母笑道:‘你这孩子,倒会穿针引线。’”
从前是贩卖云土和军火的大商人,现在给老头子和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