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5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2:16:29
成语“铜盘重肉”的字面意思是指用铜盘盛放的重肉,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沉重、厚重的感觉。基本含义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负担、压力或者某种程度上的沉重感,可能是精神上的、道德上的或物理上的。
“铜盘重肉”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在典籍和古代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然而,考虑到“铜盘”和“重肉”的组合,可以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古代饮食文化中,铜器常被用来盛装食物,尤其是肉类,重肉则暗示着丰盛和奢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的追求和对生活的重负。
在不同语境下,“铜盘重肉”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负担。“铜盘重肉”这一成语恰好反映了这种现象,成为描述现代人精神状态的一个有效表达。
“铜盘重肉”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感觉,常常与焦虑、压力、责任等情感挂钩。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负担,可能会引发对减压方式的思考,比如放松、旅行或寻求心理支持。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面对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压力,感觉就像背负着“铜盘重肉”,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这种沉重感。在那段时间,我尝试通过**和阅读来减轻心理负担,逐渐找回了轻松的状态。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铜盘重肉”:
晨光微露心如磐,
肩负重担铸难安。
铜盘盛肉难自释,
唯有清风解万般。
在西方,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heavy burden”或“a weight on one’s shoulders”,都反映了相似的内心压力和责任感。不同文化中虽然具体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沉重负担的感受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铜盘重肉”的分析,我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在表达复杂情感时,成语的使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注重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北齐时期,杨愔,字遵彦,小时候特别懂得礼节,他家旁边有一个水果树,别的小孩争相去偷采水果,只有他不去。他的父亲向人夸奖他,同时在家庭院落中特修一间房子让他住,同时用铜盘装丰盛的食物给他,并告诫其他孩子要向他学习
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佚事》:“此余家贤宅相,有北齐杨遵彦之风,真消受竹林别室,~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