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8:58
成语“怀材抱德”由“怀材”和“抱德”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怀抱才能(材)与品德(德),引申为一个人应该具备才能与品德,并且珍惜和保持这两种素质。它强调了道德修养和才能的重要性,表达了一个人应当兼备才华和良好品德的理想状态。
“怀材抱德”出自《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原文中提到王粲的才能和品德,表现出他不仅有才华,还具备高尚的品德。这个成语在历史上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既有才华又有道德的人,强调对人才和道德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广泛用于多个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在意义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德”往往被视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品德的修养被放在非常高的位置。“怀材抱德”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现代社会仍然强调这两者的兼顾,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和人际交往中。
“怀材抱德”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令人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努力追求卓越、并且始终坚守道德底线的人。它激励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的品德修养。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怀材抱德”。在团队合作中,不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也要以诚信和责任感赢得他人的信任。这种理念帮助我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工作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怀材抱德”融入其中:
青松立于风雨中,怀材抱德自芬芳。
才华映日光辉耀,品德如玉映心乡。
这首诗表达了在风雨中仍然坚持追求才能与品德的决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haracter is destiny”,强调品德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虽然在不同文化中对才能和品德的看重程度不一,但二者的结合通常被视为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成语“怀材抱德”的学*,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赖于才能,还必须注重品德的修养。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依旧适用,提醒我们在个人发展中保持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感。
因为山间林下,多有怀材抱德之人,不肯进取功名,今着小官五路采访。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怀材抱德,以文章显。”
《宋史·文彦博传》:“彦博怀材抱德,为世所称。”
《晋书·王导传》:“导怀材抱德,为时所重。”
《后汉书·班彪传》:“彪怀材抱德,文武兼备。”
《汉书·王莽传上》:“莽少时,怀材抱德,以孝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