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3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48:09
成语“狼心狗行”字面意思是指像狼一样心肠狠毒,像狗一样行为卑劣。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心肠狠毒,做事卑劣、不择手段,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道德、无情的人。
“狼心狗行”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从字面分析出其象征的意义。狼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狡猾、凶狠的动物,而狗则常常被视为忠诚,但在这个成语中却指代卑劣的行为,因此组合起来强调了人的恶劣品德。
“狼心狗行”常用于批评或指责某些人的行为,尤其是在文学作品、评论、日常对话和演讲中,常用来表达人对某个人的愤怒或失望。例如,在小说中,坏角色的行为常常被描述为“狼心狗行”,以突出其恶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动物常常被用作隐喻来描述人的特性。狼和狗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善恶的理解和道德判断。现代社会中,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对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的批判中。
“狼心狗行”一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使用时通常伴随着愤怒和失望。它能引起人们对不道德行为的反感和警觉,提醒我们要警惕身边的恶人。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团队的信任,做了一些不道德的事情。那时我就想到了“狼心狗行”,这正是对他的真实写照。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狼心的商人,他为了利益,常常欺骗乡亲们。村民们开始团结起来,誓言不再受他的狼心狗行所害,最终将他驱逐出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old-hearted”(冷酷无情)或“snake in the grass”(暗藏的危险)。这些表达也能传达出对某种卑劣行为的批评,但在语气和文化背景上可能略有不同。
通过对“狼心狗行”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中隐含的道德判断及其在表达情感时的力量。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对不正当行为的反感时,更加精准和有力。
《明史·奸臣传·严嵩》:“狼心狗行,败坏朝纲。”
《宋史·奸臣传·蔡京》:“狼心狗行,祸国殃民。”
《旧唐书·李林甫传》:“狼心狗行,天下所共弃。”
《晋书·王敦传》:“狼心狗行,何以立于世。”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狼心狗行之辈,不足为伍。”
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