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0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3:32
成语“死有余僯”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已经死去,但仍然有多余的财产或遗产留给他人。基本含义是形容某人虽已去世,但其遗留的财富仍然相当可观,或用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富裕,死后还会留下不少财物。
“死有余僯”出自《史记·平原君赵成》,该文中提到如果一个人死后还有剩余的财物,那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在古代,富贵的死者常常被认为是成功的象征,遗产的多寡也反映了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该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的财富和地位,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使用,形容某个人的经济状况。比如在谈论亲友的遗产时,或在讨论历史人物的成就时,都可以运用这个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财富和名声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死有余僯”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重视。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家庭财富传承和个人成就的讨论中。
“死有余僯”常引发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它让我联想到财富和地位的得失,以及一个人在世时的努力与成就。这个成语也让我意识到,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的传承。
在我生活中,曾遇到一位长辈,他的离世让家族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在追忆他的同时,也感受到他为家庭付出的努力和智慧,真正体现了“死有余僯”的含义。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他一生奋斗不息,最终在他临终之际,微笑着对家人说:‘别为我忧伤,我的生命如同这丰盛的果园,虽已凋零,但留给你们的,死有余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leave behind a legacy”或“to have a rich inheritance”,但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后者更侧重于精神和文化的传承,而不单是物质财富。
通过对“死有余僯”的学,我对财富、成就和人生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一句成语,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表达,增添深度,使交流更加生动。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死有余僯,不足为惧。”
《后汉书·袁绍传》:“死有余僯,不足为恨。”
《汉书·王莽传下》:“死有余僯,不足为惜。”
《史记·项羽本纪》:“死有余僯,何以见江东父老?”
《左传·宣公十五年》:“死有余僯,而况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