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5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48:09
“狼狈为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狼狈”的人和“奸诈”的人联手作恶。它通常用来形容恶势力或不良分子相互勾结,合谋进行坏事。成语中的“狼狈”指的是困境中的狼,形象地表现出一种窘迫和无奈的状态;而“为奸”则强调了不正当的合作或勾结。
“狼狈为奸”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在书中用来形容一些阴险狡诈的人相互勾结、共同作恶的情形。虽然具体的出处在《红楼梦》中并不明显,但其本意反映了社会上常见的勾结现象,尤其在权力和利益的斗争中。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深厚的社会寓意。“狼狈为奸”不仅揭示了个体之间的不道德合作,也反映了社会对腐败、阴暗势力的反感。在现代社会,随着媒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提高,成为揭示社会阴暗面的有力工具。
“狼狈为奸”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愤怒和不屑。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暗中交易、不择手段的人,形成一种对不公和腐败的强烈反感。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警惕和批判。
在一次团队合作中,我发现有些成员为了个人利益而互相勾结,导致了项目的失败。后来我在总结中提到“狼狈为奸”,以此警示大家,提醒我们要保持诚信与透明。
在一首小诗中:
月黑风高夜,狼狈影相随,
奸计藏心底,诡谲是常规。
不觉间已陷,真相何时归?
迷雾中寻路,正义将重回。
这首诗通过“狼狈为奸”传达出对阴暗势力的控诉,并表达了对正义最终会胜利的希望。
在英语中,“colluding”或“in cahoots”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用来形容两者之间的不正当合作,但在文化语境上,可能没有“狼狈为奸”那样的生动形象。
对“狼狈为奸”的学让我深刻理解了合作的双刃剑特性。它在语言学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增强了我在表达观点时的敏锐性和批判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警惕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正与透明。
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传说从前有一只狼和一只狈一起来到牧民的羊圈外面准备偷羊吃,羊圈很高,它们跳不过去,于是想出一个办法,由狼站在狈的脖子上,狼用前脚去抓羊。这样狼伸出前爪狠狠地抓住一只羊拖出羊圈与狈一起享用美餐一顿
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