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1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4:41
成语“传檄而定”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发布文书(檄文)来确定事宜”。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迅速而明确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或决定事情,常用于形容通过强有力的声明、指令或公告来解决问题或达成共识。
“传檄而定”源于古代的军事用语,檄文是一种官方文书,通常用于传达命令或宣告政令。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左传》和《史记》等古代文献,强调通过书面形式来迅速传播信息,从而确保事情的顺利进行。
在不同的语境下,“传檄而定”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书面文书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地位。“传檄而定”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指挥的效率,也反映了社会对迅速决策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传播的方式多样化,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强调决策的迅速和明确性。
“传檄而定”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严肃和权威的,联想到古代战争中的紧张和决策的必要性。这种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对果断行动的认同,强调在面临挑战时迅速做决定的重要性。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遇到一个团队项目,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必须迅速达成一致。我和团队成员迅速召开会议,以“传檄而定”的方式制定了工作计划,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传檄而定”:
风起云涌战鼓鸣,
檄文传下定乾坤。
决策果断无犹豫,
士气高昂战必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ecide swiftly”或“issue a decree”,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快速决策的重要性,但可能缺乏“檄文”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传檄而定”的学*,我深刻理解了迅速决策在各种情况下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实际生活中更注重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决策的及时性。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临挑战时,果断行动往往能带来积极的结果。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传檄而定河南,何如?’众皆曰:‘善。’”
《晋书·王导传》:“导曰:‘吾欲传檄而定江南,何如?’众皆曰:‘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乃作檄文,传布天下,言袁绍罪状,于是天下莫不响应,绍众大溃。”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初起兵,诸将多山东人,咸欲归故里,光武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争,吾欲传檄而定耳。’”
《史记·高祖本纪》:“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汉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汉王欲攻项王,何曰:‘愿君王传檄而定天下。’”
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