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53:43
“旰食之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晚上吃饭的劳累”。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为了事业或某种目标而付出的辛勤努力,尤其是指那些常常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人,表现出一种不辞辛劳、尽心尽力的精神。
“旰食之劳”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贡问曰:‘君子何为者?’子曰:‘君子之道,旰食而食,日中而食,日落而息。’”在这里,孔子通过子贡的提问,强调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努力工作的意义,形象地表现了君子为了追求理想和目标而不辞辛劳的态度。
“旰食之劳”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日常对话等场合,表达对辛勤工作者的赞美。例如,在企业文化中,可以用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家庭中,可以用来鼓励孩子们珍惜学*的机会。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被视为美德,尤其是在农耕社会中,劳动是生存的基础。“旰食之劳”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勤奋努力被广泛认可和赞赏。
“旰食之劳”让我联想到那些为理想而努力的人,他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精神让我感到敬佩,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努力拼搏。
在我的学过程中,有一次为了准备重要的考试,我几乎每天都熬夜复,体验到了“旰食之劳”的含义,虽然过程辛苦,但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这让我感受到了努力的回报。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夜深灯下苦读声,
旰食之劳报春生。
万里长征脚下路,
只为理想不言愁。
在英语中,类似于“旰食之劳”的表达可以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意指夜以继日地工作或学*。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勤奋努力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通过对“旰食之劳”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勤劳与努力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对待努力和拼搏的态度。
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晋书·王导传》:“导以帝旰食之劳,欲以宽政。”
《后汉书·班彪传》:“彪以世祖旰食之劳,思弘大猷。”
《汉书·王莽传上》:“莽自以身当旰食之劳,而天下未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闻昔者尧舜,旰食之劳,以治天下。”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
恭惟皇帝陛下天仁博施,神智曲成,躬忘~,坐讲日新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