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2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7:26
成语“令人发竖”字面意思是让人感到毛发竖起,通常用来形容因恐惧、惊讶或强烈的情感而引起的身体反应。基本含义为令人感到恐惧或震惊,常用于描述某种情境或故事让人感到不安或毛骨悚然。
“令人发竖”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尤其是描绘鬼怪、妖邪故事的文献。在古代,许多作品中常用这种表达来形容阴森恐怖的情景,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具体的出处可能不易追溯,但在《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中,类似的表达常用于描写超自然现象和恐怖故事。
“令人发竖”可用于多种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华文化中,神鬼文化和恐怖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成语“令人发竖”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恐惧,还体现了文化中对神秘和未知的探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对科学有了更多理解,但这种恐惧感依然存在,尤其在流行文化中,恐怖电影、小说依然受到热捧。
“令人发竖”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许多电影和小说中的惊悚情节,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恐惧、紧张和不安。这种情感的共鸣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反应,也是对人性深处对未知的恐惧的映射。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夜晚独自走在小巷时,听到风中传来的奇怪声音,瞬间让我感到“令人发竖”。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也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情感表达。
在某个阴雨绵绵的夜晚,月影透过窗帘洒在地板上,静谧的房间里,突然响起一声低沉的呢喃,令人发竖,仿佛有看不见的灵魂在悄悄诉说着未解的故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hair-raising”,也指令人恐惧或惊讶的事情。虽然两种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但都蕴含着对恐惧和惊讶的共同体验。这种情感在不同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共同恐惧。
通过对“令人发竖”的学,我意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工具,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阅详,所犯多属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