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4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3:18
成语“扬眉瞬目”字面意思是“眉毛上扬,眼睛一瞬”。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心情愉快,表情轻松自如,或者是表现出一种得意、骄傲的状态。通常用来描述在某种情况下,人的精神状态和情绪表现。
“扬眉瞬目”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提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扬眉瞬目”,但在古往今来,表达心情愉快的情景中,常常会用到这样的词汇。这个成语的确切来源可能不详,但可以看出它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经常出现,反映了古代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扬眉瞬目”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几个成语都与情绪表达相关,但“扬眉瞬目”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瞬间的愉悦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面部表情常常被视为情感的直接反映。成语“扬眉瞬目”强调了人的内在情感如何通过外在表情表现出来。在现代社会,面对压力和困难,保持愉悦和乐观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仍然适用,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求快乐。
“扬眉瞬目”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向上和轻松愉快的,常常让我联想到成功和幸福的时刻。这个成语也让我意识到,情绪的表达不仅仅是内心感受的反映,还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朋友婚礼,看到他们幸福的样子,我也不禁扬眉瞬目,心中充满了祝福和喜悦。这个成语在那一刻完美地表达了我内心的感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花园里盛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她走出门外,心中充满期待,扬眉瞬目,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她的到来而欢庆。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为“to beam with joy”或“to light up with happiness”。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愉悦状态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的特征,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情感表达的重视是一致的。
通过对成语“扬眉瞬目”的分析,我深刻理解到情感表达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也能在交流中传递出更多的情感色彩。在日常生活和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会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行如奔电,骤如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
《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扬眉瞬目,若有深思。”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扬眉瞬目,谓左右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文选·曹植·洛神赋》:“扬眉瞬目,若将飞而未翔。”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庄子·齐物论》:“扬眉瞬目,以为是人也。”
清·戴名世《跋赵孟頫画》:“余又以子昂实书画累之,彼方~,以此自名,而陷于极恶大罪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