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0:18
“渺若烟云”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微小得像烟雾和云彩”。它形容事物非常渺小、不易察觉,通常用来表达某种事情的微不足道或无足轻重的状态。
“渺若烟云”这一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在这一作品中,王勃写道:“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其中“烟云”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缥缈、虚幻的感觉,暗示事物的无常与渺小。
“渺若烟云”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常常强调个人在宇宙和历史中的渺小与无力。成语“渺若烟云”反映了这种哲学思想,也与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相呼应。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人主义的崛起,人们开始重视自我价值,但“渺若烟云”仍提醒我们保持谦逊,认识到自身的局限。
“渺若烟云”带给我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释然。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烦恼与困扰,其实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这样的思维方式帮助我在面对压力时,保持一份宁静与从容。
在我大学时期,有一次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感到极度沮丧。但经过思考,我意识到这场考试在我未来的人生中不过是“渺若烟云”。这种认知让我重新振作,专注于未来的学*与发展。
在写一首诗时,我尝试融合“渺若烟云”:
浮云游子意,
渺若烟云闲。
人生如梦里,
何必问前缘。
通过这种方式,我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在英语中,“a drop in the ocean”可以理解为“海洋中的一滴水”,与“渺若烟云”有相似的涵义,都是强调渺小与无足轻重。但在不同文化中,表达方式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渺若烟云”的学,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学会了用更哲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这个成语提醒我保持谦逊和冷静,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与变化。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渺若烟云,梦回吹角连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渺若烟云,一任世人评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渺若烟云,何必计较。”
宋·苏轼《赤壁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渺若烟云,何足挂齿。”
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渺若烟云,悠悠我心。”
像一个多情的幽灵独自追念着那不可唤回的~的以往,又是惋惜,又是哀伤,那样充满了怨望和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