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3:47
成语“名垂百世”字面意思为“名声流传百世”,指一个人的名声或事迹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影响。它强调了个人或事物的伟大成就和持久的影响力。
“名垂百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这个成语通常与历史上伟大人物的事迹相关,如孔子、李白等,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在《史记》和《汉书》等古代史籍中,常常提到那些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强调他们的名声能够跨越时间,影响后代。
“名垂百世”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成就与名声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在古代,许多士人追求“名垂百世”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贡献为后代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许多人希望通过事业或艺术成就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名垂百世”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敬仰和追求。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同时,这一成语也让人思考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成就感和历史地位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名垂百世”来激励自己,提醒自己努力追求理想。我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借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对他们的崇敬,同时也鼓励听众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尝试将“名垂百世”融入到一首诗中:
人间万事影绰绰,
唯愿数载名垂百世。
风雨兼程志不移,
留芳千古自此始。
这首诗表达了追求名垂百世的决心与愿景。
在英语中,可以用“immortaliz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使某人某事被铭记。尽管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对成就和影响力的追求在许多文化中都是相似的。
通过对“名垂百世”的学*,我更加明白了个人成就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后代的影响。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争取在自己的领域中留下一席之地。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与孙绰、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自为书与谢尚,论南北久矣。又尝与会稽王道子笺,陈谢鲲、王承、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或以行业掩之,或以文雅见称,咸有可纪,名垂百世。”
《后汉书·班固传》:“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固讥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之,名垂百世。”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名垂百世。”
命终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