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4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50:50
成语“水泄不透”的字面意思是水无法从缝隙中泄漏出去,形容事物的严密程度非常高,无法透漏任何信息。基本含义是形容事情隐秘、严密,信息不外泄。
“水泄不透”源自古汉语,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下》:“如水之泄不透,然则事之所不知者,岂有也?”在这里,水的泄漏被用作比喻,说明事物的隐秘和严密。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隐秘事物的重视,强调了信息保密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隐秘和保密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尤其在政治、军事和商业等领域。“水泄不透”不仅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在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
“水泄不透”给人一种严谨和神秘的感觉,常常使人联想到保密和无形的压力。它引发的情感反应可能是紧张、期待或是好奇,激发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
在工作中,有时候需要保密项目的信息,我常常会用“水泄不透”来形容项目的保密程度。这样的表达不仅传达了信息的机密性,也让同事们更加重视保密工作。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夜幕降临,月光洒下,整个村庄仿佛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息中。关于那位老人的传说,水泄不透,没人知道他的过去,但每当他讲述故事时,村民们都会屏息凝神,渴望揭开那层层迷雾。
在英语中,“water-tight”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计划或论点非常严谨,几乎没有漏洞。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传达出相似的隐秘和严密的含义。
通过对“水泄不透”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表达隐秘性和严密性方面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在我的语言表达中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选择。在实际生活中,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高交流的效果和深度。
我觉得他的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他那话说得水泄不透,叫人无从下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他那话说得水泄不透,叫人无从反驳。”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老残听了,心中暗想,这人说话水泄不透,必定有些来历。”
《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他那话说得水泄不透,叫人无从插嘴。”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宝玉听了,忙把话岔开,只说些闲话,把那水泄不透的意思遮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