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8:57
成语“毁风败俗”由“毁”、“风”、“败”、“俗”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破坏风气,败坏风俗”。基本含义指的是破坏社会的良好风气和传统*俗,通常用于形容某些行为、言论或*对社会道德、风俗惯造成了负面影响。
“毁风败俗”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但可追溯到古代对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的关注。在**传统文化中,风俗与道德常常被视为社会和谐的基础,许多古代文人都曾表达过对风俗败坏的忧虑。这一成语的形成反映了人们对社会风气的重视和对不良现象的批判。
“毁风败俗”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风俗和道德被视为社会和谐的基石。因此,毁风败俗的行为常常受到严格的谴责。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部分传统俗受到挑战,这使得“毁风败俗”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关注社会道德的维护。
“毁风败俗”这一成语引发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忧虑和反思。它让人想起社会中一些负面现象,同时也激发了对维护良好风气的渴望。在表达上,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加强语气,显得更加郑重和严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关于青年文化的讨论会,大家都提到当前网络文化的影响,其中有些内容被认为是“毁风败俗”。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维护良好风气的重要性,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引导身边的人。
在一首诗中融入“毁风败俗”:
月明清风夜未央,
浮华尽处叹流光。
人心易变风俗乱,
何以拯救旧时乡。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与社会的浮华对比,表达对传统风俗被毁的感叹。
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undermine social values”来表达类似含义。这种表达也强调了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与中文的“毁风败俗”有所不同。
通过对“毁风败俗”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在表达社会现象时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关注道德和风气的维护。在语言学过程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表达能力,让我的观点更加深刻和有力。
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明史·刑法志》:“立法者,所以禁暴止邪,非所以毁风败俗也。”
《宋史·礼志》:“朝廷所以重礼,非徒饰观美,实欲以正人心,息毁风败俗之弊。”
《晋书·王导传》:“导以礼法自居,不好毁风败俗之事。”
《后汉书·王符传》:“夫风俗者,国之脉诊也,脉诊不和,则病入膏肓,毁风败俗,其害甚大。”
《汉书·地理志下》:“是以其民好学,不好斗,毁风败俗者少。”
我不相信她竟干出如此~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