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2:39
“再生之德”字面意思是指一种能够再生或复兴的美德。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道德品质或行为方式,能够使人重新获得生机与活力,或在遭遇困境后能恢复过来,重新站起来的能力。
“再生之德”的具体来源不太明确,但它可能与古代**的哲学思想相关,尤其是道家和儒家对德行的重视。在这些思想中,道德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能带来希望和复兴的内在力量。类似的思想在许多经典文献中都有体现,如《论语》中提到的“仁”的概念。
“再生之德”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传统上对“德”的重视使得“再生之德”在现代社会仍有其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和复兴,也可以用于企业的复苏或国家的重建。强调道德和品行的复兴,能够鼓舞人心,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再生之德”常常带给人希望的情感联想,意味着不论遭遇多大的困难,总有可能通过努力和坚持重新获得生机。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激励人们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低谷期,感到无助和失落。通过朋友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我逐渐找到了重新振作的力量,深刻体会到“再生之德”的重要性。
“在黑暗的夜晚,星星的光芒如同再生之德,照亮了前行的路途;尽管风雨交加,我相信,总会迎来晴天的时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resilience”来表达,强调在逆境中恢复和适应的能力。这一理念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反映了人类面对挑战时的持久力。
通过对“再生之德”的学,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道德品质的赞美,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种深层次的意义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也为我在面对生活挑战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大元皇帝再生之德,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感救死之恩,日再造;诵~,曰二天。(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