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5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30:31
“受命于天”字面意思是“接受上天的命令”。基本含义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命运、权力是由天命(上天的旨意)所决定的,强调了权力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在古代,统治者常常以此宣称自己的统治是受到上天的承认和支持。
“受命于天”源于古代的政治文化,尤其与封建社会的统治理念密切相关。最早出现在《尚书》中,文中提到的“天命”指代上天对君主的授权。古代社会普遍相信天命的存在,认为**的统治合法性来自于天的指派。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历史等领域,特别是在讨论皇权、统治合法性等话题时。在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承担重大责任,或者在特定情况下必须服从更高的力量,比如命运或历史的安排。在日常对话和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某人或某事的权威性和正当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受命于天”是皇权合法性的基础,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天命的重视。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某种权威或责任,但其和神秘色彩逐渐淡化,更多被理解为一种象征性表达。
这一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责任感。它让人联想到权力的重担和对更高力量的服从,可能引发对个人命运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在我参与的一个志愿活动中,组织者常常提到“受命于天”,强调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为了服务社区,更是为了响应社会的需求和上天的安排。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在落雨的夜晚,孤灯下,我写下: “受命于天的旅者,背负着历史的重担,脚步虽沉,却心怀希望,前行在未知的路上。”
在西方文化中,与“受命于天”相似的概念可以是“divine right”(神授权利),指的是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的直接授权。这种思想在历史上也曾影响过许多国家的统治理念。
通过对“受命于天”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古代政治的体现,也与现代社会的责任感和权威性息息相关。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理解权力、责任和命运的深刻联系,让我在交流中更具深度和宽度。
大受命于天,下受命于君,是大受命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受命于天,中兴汉室。”
《汉书·高帝纪》:“受命于天,以定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受命于天,以治万民。”
《尚书·泰誓上》:“受命于天,保民而王。”
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人~,固超然异于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