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4:12
“破烂不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破碎、烂掉得无法再用”。它通常用来形容物品极其破旧、损坏严重,无法继续使用。同时,这个成语也可以引申用于形容某种状态、情绪或环境的极度糟糕和不堪。
“破烂不堪”并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其结构和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成语中的“破烂”有古老的词源,而“不堪”则是一个常见的否定词,表示无法承受或无法忍受。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物品和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强调了物品的损坏程度。
“破烂不堪”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破烂不堪”反映了社会对物质条件的重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与环境改善,这使得对“破烂不堪”的描述更具现实意义。特别是在讨论贫困、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时,这个成语能够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这个成语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对损坏和衰败的惋惜,联想到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无奈与无助。它提醒我们珍惜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我生活中,曾经看到一位流浪者身上的衣物已经破烂不堪,这让我深刻反思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不够。我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条幽暗的小巷里,墙壁斑驳,地面满是破烂不堪的纸屑。小猫蜷缩在角落里,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片阴影下的窘迫与无奈。”
在英语中,可以用“in tatter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通常指衣物或某种状态的破损。但在文化背景中,这种表达可能更侧重于个人的心情而非社会整体状态。
通过对“破烂不堪”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丰富性与表达的多样性。这个成语不仅在描述物品的状况时极具表现力,也在情感、社会问题的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交流更加生动有趣。
一时风气大变,没有一个不是穿的极破烂不堪的。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那船破烂不堪,船板都露出来了。”
《聊斋志异·聂小倩》:“见一破庙,破烂不堪,庙中有一老僧。”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房子破烂不堪,门窗都坏了。”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那张横的船,破烂不堪,怎能载得许多人?”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那件衣服早已破烂不堪,不能穿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两年下来,润生的车子还是新的,金波的车子已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