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07:45
“干城之将”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干城一样的将领”。其中,“干”指的是高大的城墙,象征着坚固和防御;“城”则代表城池,象征着安全和保护;而“将”是指统帅或指挥官。整体含义是指能够保卫国家、抵御外敌的优秀将领,形容其在军事上的能力和威望。
“干城之将”出自《左传》,原文为“干城之将,非所知也”,意在强调将领的重要性和威严。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的军事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对将领的崇敬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该成语通常用于军事、政治、历史等领域,强调优秀领导者对国家或团队的重要性。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英勇的将领;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赞美某位在危机时刻表现出色的领导者;在演讲中,也常用于激励士气,强调团队的凝聚力和领导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军事将领被视为国家安危的关键人物,成语“干城之将”反映了古人对将领的崇敬和对国家稳定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军事意义有所减弱,但仍能引申为对领导者能力的认可和依赖,常常用于企业管理和团队建设。
“干城之将”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危机时刻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带给人们希望和信心。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递出对领导者的敬仰以及对团队凝聚力的期望。
在我参与的一次团队项目中,团队领导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得像个“干城之将”,他不仅给了我们信心,还帮助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优秀领导者的重要性。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身披铠甲的将军高声呼喊:“我们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愿以生命捍卫家园!我是干城之将,绝不会让敌人轻易跨越我们的防线。”
在英语中,“leader”或“heroic leader”可以作为“干城之将”的对应表达,虽然其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同样传达了对优秀领导者的敬仰。在不同文化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各有不同,但对勇气和责任感的崇尚是一致的。
通过对“干城之将”这个成语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对军事将领的赞美,更是对任何在关键时刻能够引领团队、保护他人、承担责任的人物的高度评价。这种表达在语言学和沟通中具有重要性,能够有效传达对能力和领导力的认可。
纠纠武夫,公侯干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为蜀之干城。”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也,为汉之干城。”
《汉书·李广传》:“李将军广,汉之干城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王以为干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赵衰为卿,辞曰:‘臣之才,不足以当干城之任。’”
孔子之孙子思在卫国向卫侯推荐苟变为将,说苟变可以指挥五百辆战车。但卫侯说此人为吏时曾吃人两个鸡蛋,不可用。子思说,圣人用人如同木匠用木材,取其所长,弃取所短,像几抱粗的梓木,不能因为一寸朽烂便舍弃不用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