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4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47:24
成语“行将就木”的字面意思是“即将走向树木”,其中“行将”意指即将、快要,而“就木”则是指即将入土、临近死亡。基本含义是指临近死亡、快要去世,常用来形容年老或病重的人。
“行将就木”最早出自《左传》。在这部经典文献中,描述了一个老年人即将去世的情景。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表达了对生命尽头的感慨和对老年人的尊重。
该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评论、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谈及老年人或生命即将结束的场合。比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描绘人物的衰老和即将离世的状态。在日常对话中,可能会用来表达对某人健康状况的担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老年人受到极大的尊重,家庭也会为年提供特别的照顾。因此,“行将就木”不仅是对生命尽头的描述,也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反思,体现了社会对生死的看法以及对老年人的关怀。
“行将就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沉重和惆怅,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这种情感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身边的人。
在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年长的邻居,她常常在小区散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她的身体逐渐虚弱,深感她行将就木,便开始主动关心她的生活,帮助她购物,尽己所能给予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写道: “白发苍苍行将就木,余生如梦几度晨昏;春风不再花自落,唯愿安息在人间。”
在英语中,有表达“at death's door”或“on the verge of death”的说法,虽然含义相似,但文化背景和对老年人的尊重程度可能存在差异。这些表达同样反映了对生命尽头的关注与思考。
通过对“行将就木”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身边的**与生命的每一个瞬间。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好地认识了生命的价值。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与夷吾外逃他国。重耳在狄国娶季隗为妻。公子夷吾借助秦国力量回国继位为晋惠公,想派人暗杀重耳。重耳要季隗等她25年后再嫁。季隗说到时快要进棺材了还谈什么改嫁。后来重耳在秦国帮助成为晋文公
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