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5:57
“有目共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有眼睛的人都能共同欣赏”。这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优秀或美好,以至于所有人都能看见并且赞美它。它强调了事物的客观价值,意味着大家都认可的优秀品质。
“有目共赏”的具体历史来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对古代文化中“共赏”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类似的表达可以追溯到古文和诗词中,表达一种普遍的共识和赞美的情感。成语中的“目”指的是眼睛,强调了可见性和共同的欣赏。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的是众人皆知的状态,而反义成语则强调缺乏关注和欣赏的状态。
在**文化中,共同欣赏美好事物是一种社交活动,体现了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重视。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大家对美的追求和分享愈发明显,“有目共赏”也成为了一种表达对于优秀作品或成就的认可和赞美的方式。
“有目共赏”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美好的事物、优秀的成就。这种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团体的认同和赞美,能够激励人们继续追求卓越与美好。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艺术展览,展出的作品都非常出色,大家在现场纷纷表扬。此时我就想到了“有目共赏”,用来形容这些作品的共同魅力,增强了我对艺术的欣赏和对交流的乐趣。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描述: “月华如水洒庭前,花影摇曳共此间。 有目共赏人间美,心随梦影逐云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idely appreciated”或“universally admired”,它们也传达了共同欣赏某种事物的意思。不同文化中对美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共同赞美的情感是相通的。
通过对“有目共赏”的学,我更加认识到共识和赞美在社交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欣赏事物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实际表达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人负一时盛名,而《湘军志》一书做的委实是好,有目共赏。
《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曲子真是妙绝,听得人人有目共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幅画真是好,大家都说好,可见是有目共赏的。”
《聊斋志异·阿绣》:“观者如堵墙,有目共赏。”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众人看了,有目共赏,都道是好诗。”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不觉有目共赏,连声赞好。”
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一窠臼,此固~,姑且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