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1: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9:33
成语“戒备森严”的字面意思是“戒备”指防范、警戒,“森严”形容非常严密、严厉。整体意思是形容防备工作非常严密、严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地方或情况的安全措施非常到位,给人一种紧张而严肃的氛围。
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与军事、警戒有关。在古代,城池、关隘等防御工事往往需要严格的戒备,以防敌人入侵,成语的形成可能是对这种情况的描述。在古典文学中,常常可以见到类似表达,对防范措施的重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安全观念。
“戒备森严”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当代社会,“戒备森严”常常被用来形容各种场合的安全措施,如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等。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增强,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上升,反映出人们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戒备森严”在我脑海中常常联想到紧张、严肃的氛围,可能会让我感到不安或压迫。这样的情感反应提醒我在某些情况下应保持警惕,关注周围环境的安全。
在一次参加大型音乐节的活动中,看到安保人员的戒备森严,我感受到了一种安全感,同时也意识到参与大型活动时需要遵循安全规定。这种经验使我更加理解了“戒备森严”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夜幕降临,城堡的四周戒备森严,守卫们手握长矛,警惕地注视着黑暗,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
在英语中,可以用“tight securit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在语气上可能没有“戒备森严”那么强烈,但同样传达出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同文化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对“戒备”的基本概念是普遍认同的。
通过对“戒备森严”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反映了人们对安全的重视。它在日常交流中可以有效传递出紧张、严肃的情感,为我的语言学和表达增添了深度和广度。
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军戒备甚严,太平军不敢犯。”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军戒备甚严,倭寇不敢犯。”
《宋史·岳飞传》:“飞军戒备甚严,贼不敢犯。”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军戒备甚严,诸将皆不敢轻动。”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时,操军戒备甚严,诸将皆不敢轻动。”
记得那日是烈日当空,两万多人席地坐在大操场上,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