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3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1:33
“智小谋大”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聪明才智虽小,但谋划的目标却很大。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智慧和能力上有限,但却有着宏大的抱负和计划,常常暗示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的失败或困难。
“智小谋大”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或典故,但可以理解为是对一些历史人物或文学角色描述的概括。许多古代和现代的故事中,常常会出现那些聪明但能力有限的人,他们设想了宏大的计划,最终却因为能力不足而未能实现。
该成语可在多个场景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就和目标的设定往往与个人能力的匹配密切相关。对于“智小谋大”这一成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创业和职场中,过于理想化的目标可能会导致失败,因此这一成语在职场教育和个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使用“智小谋大”这个成语时,往往会引起对失败和挫折的联想。它传达了一种警惕和反思的情绪,提醒人们在追求大目标时,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这种反思可以激励个人在设定目标时更加务实,避免盲目跟风。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有一次参与一个大型的校园活动策划,最初的构想非常宏大,但由于团队成员能力的限制,最终不得不缩小范围。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智小谋大”的教训,懂得在设定目标之前,首先要对团队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智小谋大”:
智小谋大志如虹,
高峰之上梦中行。
奈何能力如草芥,
未能成就心中情。
在英语中,可以用“too big for one’s britch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某人抱负过于膨胀,超出自身能力。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对个人能力与目标之间平衡的重要性。
通过对“智小谋大”的全面学*,我对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设定合理的目标与实际能力相匹配,是实现成功的关键。这一成语提醒我在追求理想时,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规划和执行。
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英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周书·李弼传》:“侯英陈公~,岂能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