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21:3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04:09
成语“竹马之好”字面意思是指“竹马”上的友谊,字面上描绘了儿童时骑竹马玩耍的情景,象征着纯真无邪的友谊。基本含义指的是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密的朋友或恋人,通常带有温馨和美好的情感。
“竹马之好”源于古代的文献,最早见于《左传》。在这部经典中,描述了两位在童年时期就亲密无间的朋友,后来长大后可能发展成恋爱关系。这个成语强调了从小的交情和情感的延续,通常是在描绘长久的友谊或感情时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童年时期的友谊被视为最纯真的关系,往往被赋予特殊的情感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竹马之好”仍然象征着珍贵的情感纽带,尤其是在强调家庭、亲情和友情的文化背景中。
“竹马之好”带给我一种温暖和怀旧的情感,联想到童年时光的纯真与简单。它让我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以及与朋友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这种情感也影响了我在表达友谊时的用词选择,更倾向于用温暖和亲切的语气。
在生活中,我与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经常会提到“竹马之好”,我们会回忆起童年时光的趣事,这不仅加深了我们的友谊,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彼此的存在。
在我的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融入“竹马之好”:
岁月如梭童年梦,竹马轻声笑语中。
青梅相伴情不变,携手共度每春风。
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美好的回忆和深厚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hildhood friends”或“friendship from childhood”,尽管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强调了童年时期的友谊。不同文化中对童年友谊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普遍都认为这是珍贵的情感。
通过对“竹马之好”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童年友谊的珍贵和持久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那些从小建立的深厚情谊。在语言学中,成语的使用能够更生动地表达情感,增添对话的深度与色彩。
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宋史·文苑传一》:“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新唐书·文艺传中》:“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旧唐书·文苑传上》:“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南史·王僧孺传》:“僧孺幼聪慧,年五六岁,能诵《诗》、《书》,及长,博涉群籍,尤善属文。”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