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8 04:4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04:05
成语“笃学不倦”由“笃”、“学”、“不”、“倦”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坚定地学而不感到疲倦”。基本含义指的是对学有着坚定的态度,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或疲劳,始终保持学*的热情和毅力。
“笃学不倦”源于古代文人对学态度的重视,强调学的重要性和持久性。虽然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这一成语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好学”的思想。《论语》中强调学的必要性与乐趣,诸如“学而时之,不亦说乎”也反映了类似的意涵。
“笃学不倦”常用于教育或励志的语境中,适合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学被视为个人修养和道德提升的重要途径。“笃学不倦”体现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对教育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这一成语依然适用,激励人们不断学*与提升自己。
“笃学不倦”让我联想到勤奋学*的学生形象,他们在书本前孜孜不倦地探索知识的海洋。这一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追求知识,不怕艰辛。
在我的学生活中,我常常用“笃学不倦”来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课程时,我会提醒自己保持耐心与毅力,努力克服学中的挑战。
在一次班级演讲中,我用“笃学不倦”来形容一位常年埋头苦读的同学,写道: “他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笃学不倦,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在英语中,可以用“diligent learner”来表达类似的含义,强调学*的勤奋与坚持。虽然表达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对知识追求的重视。
通过对“笃学不倦”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坚持学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也时刻提醒我在生活与学*中保持一份对知识的热爱与执着。
足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旧唐书·韩愈传》:“愈笃学不倦,尤好古文。”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笃学不倦,尤好《诗》《书》。”
《明史·王守仁传》:“守仁笃学不倦,尤好《易》。”
《宋史·朱熹传》:“熹笃学不倦,博极群书。”
《后汉书·班固传》:“固笃学不倦,好古敏求。”
年轻人要有~的治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