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30:27
“情不自已”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情感无法自控”,意指由于情感强烈而无法自我抑制或控制。它常用来形容人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无法自我克制,表现出激动、感动、悲伤等情绪状态。
“情不自已”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该成语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情感表达的重视。例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其诗作中多次提到情感的流露与抑制,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虽然具体的文献出处可能难以考证,但其用法在古今文学中均有体现。
“情不自已”常用于描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日常对话中表达情感的无奈、演讲中强调情感的真挚等场合。它可以出现在爱情故事中,如一个人因爱而无法自控;也可以用于悲剧故事中,描述因悲伤而流泪的场景。此外,在演讲中,讲述者可能用“情不自已”来形容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热爱。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情感表达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在文学、诗歌和艺术中。成语“情不自已”承载着对真情流露的高度认可和赞美。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情感表达的多元化,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情感真挚与坦诚的社交场合。
“情不自已”让我联想到那些因感动而泪流满面的瞬间,或是因为激动而无法自控的场景。这种情感的强烈反应令人感同身受,也让我意识到情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要勇敢地面对情感,并真实地表达出来。
在我生活中,曾经历过一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现场气氛热烈,乐队的表演让我情不自已,忍不住与周围的人一起欢呼,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感到无比快乐。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理解“情不自已”的深刻含义。
在一首小诗中,我试图融入“情不自已”:
月下独行影飘渺,
思念如潮涌心潮。
一声低语情不自已,
泪落无声诉衷肠。
通过这种形式,成语不仅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还赋予了它更深的表达。
在英语中,可以用“overwhelmed by emotion”或“unable to contain one's feelings”来表达与“情不自已”相似的情感状态。虽然不同文化对情感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对情感强烈的共鸣和表达的重视是相通的。
通过对“情不自已”的学*,我认识到情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关注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努力做到真诚与直白。
过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贽复往。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东坡见了王安石的诗,情不自已,连声赞叹。”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见了花魁娘子,情不自已,日日思念。”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杜少卿见了,情不自已,便与他同坐一桌。”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闻之,情不自已,遂与小倩相好。”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不觉痴了,情不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