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2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30:23
“情不自禁”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情感无法自我控制”。其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情感强烈的情况下,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常常表现出激动、兴奋、悲伤等情感。
“情不自禁”出自清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情不自禁,喜不自禁”。该成语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强烈情感时的无奈与冲动,反映出古代文学对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在日常对话中,“情不自禁”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流露,例如在朋友聚会中因为感动而流泪,或者在观看电影时被剧情打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动,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提到情不自禁的感受,以表达对某个主题的热情。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通常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情不自禁的表现常常被理解为真情流露,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体主义的加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在社交媒体和日常交流中显得尤为适用。
“情不自禁”常常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美好或悲伤时的真实反应。它反映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传达了对情感的重视与尊重。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带给听者更深的情感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舞台剧表演中,因为角色的悲惨经历而情不自禁地落泪。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意,它不仅是情感的流露,更是对角色内心世界的一种共鸣。
在一首描绘春天到来的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情不自禁”:
春风拂面花自笑,
情不自禁心潮涌。
桃红柳绿皆可望,
醉在花间梦中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unable to contain one's feelings”或“overcome with emotion”。这种表达方式与“情不自禁”在语义上相近,强调了情感的强烈与难以控制的状态。不同文化中对情感的表达和理解各有特色,但情感的真实流露是普遍现象。
通过对“情不自禁”的学,我对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关注情感在交流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自觉地使用这样的成语,以增添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见了,情不自禁,连忙起身相迎。”
《聊斋志异·聂小倩》:“生见之,情不自禁,遂与之言。”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见了,情不自禁,大叫一声。”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那猴子见了,情不自禁,跳将起来。”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不觉心中一动,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
她又~地放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