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1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58:28
“池鱼之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池塘里的鱼遭遇灾祸”。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辜的人受到波及,通常是因为周围环境或他人的冲突、争斗等而受到伤害。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纷争中受害的无辜者。
“池鱼之祸”出自《左传·宣公十七年》,原文为“彼竭我盈,故池鱼之患”。这里的“池鱼”指的是生活在池塘中的鱼,因外部环境变化或冲突而遭受祸害。这个成语强调了无辜者的脆弱和可怜,反映了古人对社会关系和人性悲悯的深刻理解。
在不同的语境中,“池鱼之祸”可以用来描述许多情况,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池鱼之祸”在**文化中,反映了对弱者和无辜者的同情与关怀。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社会正义的关注,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唤起人们对社会公义的思考,强调保护无辜者的重要性。
“池鱼之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动荡中无辜受害的人,他们的痛苦和无奈令人心痛。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它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
在我生活中,曾经目睹过一场因为家庭纷争而波及到孩子的**。孩子们在父母的争吵中感到无助,正是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池鱼之祸”的真实含义。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池塘边的鱼在冰层下无声无息,仿佛感受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它们是无辜的,像是人间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池鱼之祸只是一场无情的自然灾害,残酷地将它们从宁静中卷入深渊。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collateral damage”,意指在战争或冲突中无辜者受到的伤害。虽然这个表达更侧重于军事方面,但都反映了无辜者在大环境中受害的共同主题。
通过对“池鱼之祸”的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成语的深刻内涵。这不仅帮助我丰富了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时更能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增强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加注重用词,以传达更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道士道:‘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产这光景了。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
《说苑·贵德》:“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文公令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军吏请待之。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淮南子·人间训》:“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文公令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军吏请待之。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吕氏春秋·贵信》:“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文公令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军吏请待之。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史记·晋世家》:“晋文公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