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40:25
“秦晋之盟”字面意思是“秦国和晋国之间的盟约”,在汉语中引申为友好关系或结盟的象征。它通常用于形容两个或多个国家、团体之间的友好协定或合作关系。
“秦晋之盟”出自《史记》,具体是指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为了共同对抗其他敌国而结成的联盟。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尤其是通过盟约来建立的合作与信任。
“秦晋之盟”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结盟是维持国家间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手段。秦晋之盟不仅反映了历史上两国的合作关系,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重视友谊与合作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国际关系、商业合作等领域。
“秦晋之盟”让我联想到历史中的智慧与策略,以及人际关系中信任与合作的重要性。它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团结一致,共同应对。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团队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专业。我们在项目开始时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类似于“秦晋之盟”,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目标,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在动荡的年代,两个曾经敌对的国家终于在月光下达成了‘秦晋之盟’,他们的手握在一起,仿佛在誓言永不分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秦晋之盟”的概念可以用“alliance”来表达,表示国家或团体之间的联盟。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盟约性质和历史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秦晋之盟”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缩影。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合作与友谊的价值。
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晋之盟,则唯命是听。
《文选·陆机〈辩亡论〉》:“秦晋之盟,非一日之积。”
《资治通鉴·汉纪》:“秦晋之盟,世为婚姻。”
《汉书·地理志下》:“秦晋之地,自古婚姻之国。”
《史记·晋世家》:“晋文公与秦穆公盟于王城,约为婚姻。”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秦晋之好,自此始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年伯黄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则唯命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