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7:30
“备而不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准备好了但不使用”。其基本含义是指事先做好准备,但在实际情况中并没有用到。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对某种情况的预备工作是充分的,但最终并未派上用场。
“备而不用”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为“备而不用,非无所用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准备了很多东西,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东西在实际中一定会用到。该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准备工作和实际利用之间关系的思考。
“备而不用”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备而不用”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了准备与应对的智慧。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提前准备能够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此外,它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计划与现实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的认知。
“备而不用”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场合,例如为了考试而做的充分复*,最终却因为考试内容的变化而未能用上这些知识。这种反差常常让我感到无奈,同时也提醒我在未来的准备中要更灵活应变。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为了一个重要的项目,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由于项目的方向在最后时刻发生了变化,很多准备的材料和想法都没有用上。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备而不用”的含义,以及在准备过程中应保持灵活性的重要性。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尝试将“备而不用”融入到一首诗中:
千帆竞渡忙,心中备良方。
未料风云变,备而皆不用。
这首诗表达了对努力准备与突发变化之间矛盾的反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repared but unused"或"ready but not needed"。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在字面上与“备而不用”相似,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化中,更强调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做好准备。
通过对“备而不用”的学,我认识到了准备的重要性以及应对变化的必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计划与实际的结合。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在充分准备的同时,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
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凡是零星物件,本地买不出,一定要用,或是~的,也都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