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5:48
“动不失时”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行动时不失去时机”。其基本含义是指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抓住机会。这个成语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善于把握机会,及时行动。
“动不失时”出自《左传》,原文为“故动而不失时者,君子之所为。”它反映了古代重视时机的重要性,表明了在做事情时,抓住时机的必要性。这一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社会对时机的认知密不可分,因为很多决策和行动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时机的把握。
“动不失时”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时机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与传统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古人常常强调“时”的重要性,认为有些事情必须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才能获得成功。在现代社会,这一观念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商业、科技等快速发展的领域,抓住时机往往对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动不失时”让我联想到一种紧迫感和机遇感。当我听到这个成语时,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成功者的形象——他们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抓住机会。这种情感激励着我在生活中更加敏锐地观察周围的机会,鼓励我积极行动。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我面临一个重要的职业选择。当时有两个工作机会摆在我面前,我选择了一个看似更有挑战性的职位,虽然犹豫了一下,但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最终决定“动不失时”,现在我回想起来,这个选择让我受益匪浅。
在诗歌中,我尝试写道:
“晨曦初露,机会如潮涌,
动不失时,勇往直前冲。
天边彩云,映照心中梦,
握紧时光,未来在手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eize the moment”或“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都传达了抓住时机的重要性。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时机的重视是相似的,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机会时的共同心理。
通过对“动不失时”的深入学,我认识到时机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行动的提醒,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使我的沟通更加生动有效。
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机。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抚循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尔乃尝饭,故所向有功,动不失时。”
《汉书·东方朔传》:“动不失时,行不失度。”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由此日夜引兵东下,动不失时,以袭齐。”
《荀子·王制》:“故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动不失时。”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动不失时,民劝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