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2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4:34
成语“救偏补弊”的字面意思是帮助解决偏差和弥补缺陷。它的基本含义是针对某些不完美或不足之处进行修正与补救,强调对问题的纠正与改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采取措施来改善或解决某种不良状况。
“救偏补弊”这一成语的具体历史来源较为模糊,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治国理政思想。古代许多政治家和哲学家都强调对社会问题的修复与改善。成语中的“救”和“补”在古代典籍中常常被用来形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救偏补弊”可以应用于多个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完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被视为重要的责任。因此,“救偏补弊”在社会治理、企业管理及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了对改进和修复的重视。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与问题,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愈发明显。
“救偏补弊”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它让我联想到责任感和改变的可能性。这个成语鼓励人们面对问题时,不仅要意识到缺陷,更要积极采取行动去弥补。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一个团队项目,项目进展不顺利,成员之间沟通不畅。我们在讨论后决定采用“救偏补弊”的原则,重新调整分工,增进沟通,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该成语的意义。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融入“救偏补弊”:
风雨过后见彩虹,
世间事物皆有空。
救偏补弊需行动,
共创明天更辉煌。
在英语中,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to remedy a flaw”或“to correct a mistake”有相似的含义。这些表达同样强调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改进与修复的共识。
通过对“救偏补弊”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对生活中问题采取积极态度的重要提醒。在我的语言学和日常表达中,善用此成语可以增强我的论述力度,表现出我对问题解决的关注。
与其高谈性命,而无益于用,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明史·食货志二》:“救偏补弊,以裕民生。”
《宋史·食货志下》:“救偏补弊,以济时艰。”
《后汉书·杨震传》:“救偏补弊,以正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救偏补弊,以齐民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救偏补弊,所以为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