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3:01
成语“瞽言妄举”的字面意思是“盲人发言,随意举动”。其中,“瞽”指的是盲人,这里象征着缺乏见识或判断力;“言”指的是说话;“妄举”则表示不加思考、胡乱行动。整体上,该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缺乏正确判断、胡乱说话或行动的人,强调了言行的不负责任和不理智。
“瞽言妄举”出自《左传》,原文提到:“瞽者言之,妄者举之。”该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盲目行为的警惕,强调了在判断和行动上应该有理性和智慧。它的历史背景与古代社会对于知识和智慧的重视密切相关。
“瞽言妄举”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考虑后果、随意发表意见的人,适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等场合。例如,在政治讨论中,某些发言者可能因为缺乏深思熟虑而被指责为“瞽言妄举”。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和理性受到高度重视。成语“瞽言妄举”反映了这种文化精神,强调了在言行上应保持理智和深思熟虑。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随意发表意见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警示意义。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力的重要性。在快速的信息传播中,很多人容易被误导,做出不理智的判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表达观点时要谨慎,避免成为“瞽言妄举”的牺牲品。
在学*和工作中,我常常遇到一些人不加思考就发表意见,这让我意识到在沟通中,理性和思考是多么重要。我尝试在讨论中多听取他人的观点,避免自己成为“瞽言妄举”的一员。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夜深人静思绪浮,
月下谁言瞽者愁。
心中明灯照前路,
莫让妄举误青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表达可能存在。例如,英语中的“jumping to conclusions”意指未经思考就得出结论,与“瞽言妄举”在意义上相似,都强调了言行前缺乏深思熟虑的风险。
通过对“瞽言妄举”的学,我更加意识到在表达观点时应保持理智,考虑周全。这不仅对语言学有帮助,也对我的思维方式和沟通能力产生积极影响。该成语的警示意义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提醒我们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清醒和理智。
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瞽言妄举,不足以服众。”
《后汉书·袁绍传》:“瞽言妄举,徒取笑于人。”
《汉书·王莽传下》:“瞽言妄举,自贻伊戚。”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瞽言妄举,不足以当大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瞽言妄举,无益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