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3:46
成语“援笔立就”的字面意思是“用笔一写就成”,基本含义是指写作时思路畅通,能够迅速而顺利地完成一篇作品,通常用来形容文笔流畅、才华横溢。
“援笔立就”源自于古代文人的写作状态,强调的是在灵感瞬间涌现时,能够迅速把想法记录下来。虽然具体的历史典故来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其背后反映了古人对写作能力和文人风范的崇尚。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援笔立就”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文人墨客的才华与创作状态。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在对创作、写作能力的重视上,体现了对灵感与迅速表达的推崇。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创作时的畅快与灵感的涌现,常常带来一种兴奋和满足感。它在表达过程中也反映了对文人风采的羡慕和向往。
在我的学*和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灵感突然涌现的时刻,那种“援笔立就”的感觉让我倍感欣慰,特别是在创作论文或写作时,能够迅速把思想表达出来,往往是我最享受的部分。
在某个星空璀璨的夜晚, 我坐在书桌前,笔尖轻触,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一篇长诗,援笔立就, 字句流转,宛如星辰闪烁。
在英语中,可以用“write it down in one go”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相同的情感和状态仍然存在。在不同文化中,创作的流畅性和灵感的瞬间涌现都是被赞美的特质。
通过对“援笔立就”的学,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描绘写作状态的工具,更是对创作灵感的赞美与向往。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激励作用,提醒我在写作时应当追求流畅与灵感的结合。
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就,证引该洽。
《清史稿·文苑传一·朱彝尊》:“彝尊少肆力古学,博极群书,诗文援笔立就。”
《明史·文苑传二·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援笔立就。”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从苏轼游,轼知湖州,廌往访之,即席赋《黄楼赋》,轼称之曰:‘吾尝见麻城李仲览援笔立就,恨不及也。’”
《旧唐书·李峤传》:“峤善属文,尤长碑颂,虽出入藩要,而援笔立就。”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援笔立成,辞兼文质。”
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一气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