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01:21
成语“架肩接踵”字面意思是形容人们肩并肩、脚跟脚地挨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人群拥挤的情景。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多且拥挤的状态,常常用来描绘人流密集的场合。
“架肩接踵”出自《左传》,原文是:“架肩接踵,来者何人?”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描述了人们在某个场合中因人多而相互挤压的情景。在古代,因商贸活动、节日庆典等场合,常常会出现人群聚集的现象,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架肩接踵”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架肩接踵”在特定文化背景中,能够反映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互动与繁忙。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城市里,这个成语正好反映出人们生活的紧凑与忙碌感。
“架肩接踵”让我联想到节日的喜庆、人们相聚一堂的热闹场面,然而也有时会联想到人群中的压迫感与无奈,尤其是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上。这种情感的双重性使得这个成语更具层次感。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曾遇到过一个人潮汹涌的市场,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购买商品,当时我就想到了“架肩接踵”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那种人多的状态。
在某个城市的节日庆典上,街道两旁的商贩们吆喝着,游人们架肩接踵,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每个人都沉浸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欢声笑语不断回荡在空中。
在英文中,可以用“crowded”或“pack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缺乏像“架肩接踵”这样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不同文化中对拥挤场景的描述各有特色,但“架肩接踵”这一成语独具汉语的韵味。
通过对“架肩接踵”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描述人多的词汇,它还承载了生活的真实感,展现了社会的繁忙与人际互动的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生动地描绘场景,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李相公珏镇扬日,夜梦长衢而行,见一金字牌屹于路左,观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诣看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