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0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01:02
“枵腹终朝”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空腹整天”。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空腹而终日劳作,表示一种饥饿和辛苦的状态。引申义是指人们为追求理想或工作而忍受饥饿或艰辛,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付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枵腹终朝”出自《庄子·外物》:“枵腹终朝,岂不痛哉!”这句话反映了庄子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时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无奈。庄子的哲学思想常常围绕着自然、自由与人的本性,体现了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深刻理解。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与奋斗被视为美德,许多成语都强调努力工作的重要性。“枵腹终朝”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为了理想和目标而不怕艰辛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刻苦奋斗的精神依然受到推崇,尤其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时。
“枵腹终朝”给人的情感反应多为坚韧和无奈,联想到那些在追求梦想中艰苦奋斗的人们。这种状态既让人敬佩,也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和困惑,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曾经历过“枵腹终朝”的状态。为了准备重要的考试,我常常熬夜复,往往因为忙碌而忘记吃饭。虽然最后取得了好成绩,但我也深刻体会到这种状态带来的身心疲惫。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写:
枵腹终朝,灯下孤影;
理想在前,路途漫漫。
一颗心悬,愿逐梦行。
愿明天来,饱腹共欢。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starve for success”这样的表达,意指为了成功而忍受饥饿或艰辛。虽然语言不同,但核心的意义都是强调为追求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通过对“枵腹终朝”的学,我对努力与追求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对成语本身的领会,也是对生活中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珍惜为理想奋斗的过程,即使过程中会经历艰辛与不易。
一人入集,必不能枵腹终朝;数日一集,亦不能徒手而归。
《晋书·食货志》:“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及永嘉之乱,海内分崩,豪杰并起,各据一方,天下大乱。于是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徇身于锋刃,枵腹终朝,未尝不饥。”
《后汉书·袁绍传》:“绍客逄纪谓绍曰:‘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今冀方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公孙瓒南据燕、代,北阻燕、代之险,公孙度东据辽东,西阻辽水,皆有吞并之意。公孙瓒强,度弱,度弱则易图也。且度为人枵腹终朝,未尝不饥,公孙瓒虽强,然好杀戮,士卒离心,此天亡之时也。’”
《汉书·食货志上》:“是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今之葬,厚葬重币,故生者不得其养,死者不得其葬,枵腹终朝,未尝不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荀林父帅师救郑,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士会曰:‘不可。楚师方壮,若在,其君之戎也,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臣闻之:“枵腹终朝,未尝不饥。”今楚师方壮,不可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