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2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39:36
成语“振缨中朝”字面意思是“在朝廷中振动缨带”。这里的“振缨”指的是官员的帽子上的缨带,象征着官员的身份和地位。整体上,成语用来形容在朝廷中表现出色,或在政治上取得显著成就。
“振缨中朝”出自《汉书·王莽传》,文中提到“振衣而起,振缨而朝”,意指王莽在朝廷中的雄姿和气概。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官员在朝廷中所追求的风范和气度,强调了在政治舞台上积极向上的态度。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在政治、官场上取得成就的人,或者在某个领域中表现出色的人。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于赞扬他人的成就;在演讲中则可以用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官员的身份和地位非常重要,而“振缨中朝”反映了社会对于官员表现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虽然政治体制和官场文化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然尊重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展现出色能力和品德的人,这使得该成语在现代依然有其适用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提醒人们在追求事业和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和风采。它也引发了关于努力与成就的思考,激励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卓越。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在创业初期就表现出色,迅速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我当时就用“振缨中朝”来形容他的成就与气质,表现出对他的赞赏。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该成语:
朝霞映红天际边,振缨中朝志气燃。
志行高远逐梦行,风华正茂展宏篇。
这首诗通过描述朝气蓬勃的青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在英语中,可以用“rise to prominen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成语,但同样传达了在某个领域中取得显著成就的意思。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存在,反映了人们对成功的普遍理解。
通过对“振缨中朝”的全面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古代官员的赞美,更是对所有在各自领域中不断追求卓越的人的一种鼓励。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能力,提升我对文化的理解。
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清史稿·文苑传·郑燮》:“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少颖悟,读书能自出机杼,不为章句所缚。”
《明史·文苑传·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生,画山水尤妙。”
《宋史·文苑传·范仲淹》:“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晋书·王导传》:“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弱冠知名,尤善简对,时人比之山涛。”
《后汉书·班彪传》:“彪少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李贤注:“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雄好事,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馥~,素有俊彦之称;出据方岳,实有偏任之重,而高略不举,往往失和,危而不持,当与天下共受其责。(《晋书·周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