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2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39:37
“振旅而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振作精神,带着旅途的疲惫归来”。成语中“振”意为振奋、振作,“旅”指旅途或旅行,而“归”则表示回家或返回。整体上,它表达了经历过旅途的艰辛后,带着一种积极和奋发的精神状态回到原地。
“振旅而归”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振旅而归,鼓瑟而歌”。在历史背景上,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在经历旅行或战争后,仍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返回故土的精神。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一种荣耀和坚持的象征。
“振旅而归”可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归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象征着团圆、安全和归属感。“振旅而归”体现了人们在经历风雨后仍然热爱生活、珍视家庭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这种对于归属感的追求依然存在,成语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
“振旅而归”让我联想到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带有一种温暖和积极的情感。它提醒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最终的归属总能给予我们力量。
在我个人生活中,每当我经历一段艰难的旅程后回到家,都会感觉“振旅而归”。例如,去年我参加了一次长途徒步旅行,虽然身体疲惫,但回到家后看到亲人和朋友的笑脸,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成就感。
在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振旅而归”: “在漫长的旅途后,他终于振旅而归,像那满天繁星,带着希望与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eturning home”或“coming back with great stories”,但它们往往不包含“振奋”的情感色彩。因此,在不同文化中,成语的使用和情感传达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振旅而归”的分析,我深刻理解了它在表达积极心态和归属感方面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与意图。
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振旅而归,封为南郡太守。”
《后汉书·班超传》:“超振旅而归,封为定远侯。”
《汉书·李广传》:“广振旅而归,封为列侯。”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振旅而归,文君迎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振旅而归,国人皆喜。”
岳及石他战于河滨,败之,斩他及其甲士一千五百级,赴河死者五千余人,悉收所虏,~。(《晋书·刘曜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