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0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2:27
“櫜甲束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铠甲收起,束缚兵器”。它通常用来形容停止战争、放下武器,或是指某种情况下的和平状态。成语传达了一种安宁、和谐的意境。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文化,尤其是在战国时期。当时,诸侯之间的战争频繁,铠甲和兵器是士兵的必备装备。成语中的“櫜甲”指的是将铠甲收起,而“束兵”则意味着不再使用武器。它反映了古代战争结束后,恢复和平的愿望。
“櫜甲束兵”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櫜甲束兵”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对战争的厌倦,更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关系的复杂化,这一成语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避免无谓的冲突。
“櫜甲束兵”让我联想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破坏,以及和平时期的美好与安宁。它在表达情感时带有一种沉重的反思,同时也寄托着对未来和平的希望。
在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双方都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在冷静下来后,我们决定“櫜甲束兵”,放下各自的争执,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一个古代战争题材的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经过数月的血战,终于在那片满是战火的土地上,櫜甲束兵,士兵们抬起头来,望向蔚蓝的天空,心中涌动着久违的和平气息。”
在英语中,可以用“lay down arms”来表达相似的意思,虽然具体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放下武器、追求和平的主题。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反映出人类共通的对和平的渴望。
通过对“櫜甲束兵”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及其在语言中的表达。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思考和表达中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唐孔颖达疏:“《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今本《吕氏春秋·悔过》作“橐甲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