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16:22
“违天害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违反天理”,即违背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做出不合乎天理和道德的事情,常常用来指责那些不道德或不合情理的行为。
“违天害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道德思想,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天理”的重要性。虽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说明成语的具体起源,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的重视。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社会对伦理道德的重视密切相关。
“违天害理”常用于批评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于描述人物的恶行;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警告他人注意道德底线;在演讲中,常用来引导听众反思社会问题。例如,在讨论腐败时,可以说:“这种行为真是违天害理,必须受到谴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天理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现代社会中,虽然道德观念逐渐多元化,但“违天害理”依然用于批评一些极端的社会现象,比如贪污腐败、环境破坏等,提醒人们回归道德底线。
“违天害理”这个成语常常引发强烈的负面情感,诸如愤怒和失望。它让我联想到社会中的不公和不道德现象,提醒我在生活中坚持正义和道德。
在我日常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同事为了私利而损害团队利益的情况,我当时就用“违天害理”来形容他的行为,表达了我的愤怒与失望。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团队合作与道德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违天害理”融入其中:
夜深人静问苍天,
何以人间违天理。
道德沦丧如潮涌,
良知何处可寻觅。
在英语中,“violate natural law”或“against ethics”可以与“违天害理”相对应。不过,英语表达更倾向于具体的法律或伦理概念,而“违天害理”则更强调道德层面和自然法则的结合。
通过对“违天害理”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引发了我对伦理和道德的深刻思考,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遵循道德规范。
武帝之胤悉被诛戮,初见报效,而反为今主尽节,违天害理。
当初这厮在日,专一~,贪财好色,奸骗人家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