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5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2:14
“无所不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即指某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几乎对所有事物都非常了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聪明、博学,或是某种信息的全面性。
“无所不晓”出自《庄子·外物》:“无所不晓,无所不知。”庄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此成语的意思并不直接相连,但强调了智慧与知识的广泛性。成语的使用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成为形容人知识渊博的常用表达。
在日常对话中,“无所不晓”通常用于夸赞某人的学识。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都强调知识的广泛性,而反义成语则突出无知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被视为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年代。成语“无所不晓”反映了对知识的崇敬和追求,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爆炸,掌握全面知识显得更为困难,但人们依然渴望成为“无所不晓”的存在。
“无所不晓”这一成语常引发一种敬仰和崇拜的情感,给人一种智慧和权威的印象。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在学*和成长过程中追求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在我个人的学和生活中,我常常希望能够达到“无所不晓”的程度,尤其是在我所从事的行业中。通过不断学和积累经验,我渐渐发现,虽然不能做到完全无所不晓,但追求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在创作中,我尝试将“无所不晓”融入一首诗:
书卷多情无所不晓,
问君何以解千愁。
一言一语藏智慧,
心中有梦便可游。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omniscient”来表达无所不晓的意思,通常形容全知的存在,如作家笔下的全知叙述者。虽然两者的使用场合有所不同,但都体现出对知识和理解的高度追求。
通过对“无所不晓”这一成语的深入分析,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评价,更是对学态度和持续探索精神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追求知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无所不晓。”
《后汉书·班固传》:“班固著《汉书》,无所不晓。”
《汉书·艺文志》:“刘向校书,无所不晓。”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闻之,无所不晓。”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无所不晓。”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形容才子不是常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