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0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2:14
成语“无所不知”的字面意思是“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几乎没有他不了解的事情。常用来赞美某人的学识或智慧。
“无所不知”源自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其中有提到“无所不知”的人。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对知识的崇尚和对智者的尊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问的重视。
“无所不知”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古代士人追求“无所不知”的理想,体现了对道德、智慧和学问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加快,但“无所不知”的理想依然激励着许多人不断学和探索。
“无所不知”常给人以敬仰的感觉,联想到那些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它激励我在学*中追求更深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积累。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遇到一位老师,她在各学科都有深刻的见解,让我很钦佩。我曾用“无所不知”来形容她,表达我的敬意。这种赞美不仅是对知识的认可,也是对她教学方式的肯定。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书海无涯无所不知,
智者如云聚四方。
问君何以得此道,
唯有勤学与思量。
通过这样的创作,可以展现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know-it-all”,形容某人自以为是,似乎无所不知,但往往带有贬义。而“omniscient”则表示全知的,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上帝或全知的叙述者。这显示出不同文化对知识的理解和使用的差异。
通过对“无所不知”的学,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持续学的必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追求更全面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忆。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智慧和知识的向往。
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知之者为主,是故虽~,而有所不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