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4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4:12
成语“徒费无益”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徒然地花费,不产生任何益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做某事没有任何实际的效果或收获,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徒费无益”出自《战国策·魏策》。在这部经典中,常常有对话和辩论的记录,表达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哲学思考。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对无效行为的批判,强调了行动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徒费无益”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徒费无益”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注重效率,符合现代社会对生产力和效益的追求。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工作和学中。
“徒费无益”常给人一种沮丧和失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无效的努力,可能会引发对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的思考,使人更加重视行动的有效性。
在我个人的学过程中,曾经为了准备一个考试而投入大量时间,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徒费无益”,让我意识到制定合理的学计划和目标的重要性。
在写诗时,我尝试将“徒费无益”融入其中:
浮云轻掠过天际,
心随风舞似水影。
若无目标随意行,
徒费无益空自叹。
这首小诗表达了随意行动的徒劳和寻找方向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futile”或“pointless”可以与“徒费无益”相比较,表达类似的意思。不同文化中,对于无效努力的批判通常是相似的,但具体表达和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徒费无益”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确目标和合理规划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实际行动中更加注重效率和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神武常赉其粟帛,议者以为徒费无益,神武不从,抚慰如初。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徒费兵力,无益于事。”
《后汉书·杨震传》:“徒费官物,无益于政。”
《汉书·食货志下》:“徒费财用,无益于民。”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徒费国用,无益于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徒费而无益,不如勿为也。”
南蛮远遁,边徼无虞,多留戍兵,~,不如各遣归本道。